腾讯3000万投资差评,黄了!马化腾深夜救场,如何打了一场翻身仗?
腾讯又上了头条
这次和“差评”有关
▼
这次事件的起因很简单,腾讯旗下的TOPIC基金(腾讯兴趣内容基金)投资了一家业界非常有争议的公众号的:差评。
投资本是一桩美事
但危机也就此开始 :作为平台方的腾讯,旗下的内容基金却投资了不少人眼中的“洗稿”平台,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最终在利益、价值观和舆论的裹挟下,事情以“差评”主动退回腾讯TOPIC基金的投资,“努力独立发展”;腾讯接受差评的这一决定而收场。
事情到这里好像是结束了
但一次投资却引来“企业危机”
不禁让所有人再次反思
这样的时代 面对突然的危机该怎样?
我们与你共同关注“黄金24小时榜单”
▼
我们一直在关注
也请你和我们一起监督和关注!
▼
新闻事件的背后 剥开现象看本质
有时舆情可能来自你的一条热搜
也有可能因为你怠慢的几个小时
▼
舆论热点终将过去
但很多经验教训却值得总结
居安思危 它们或成功 或失败
但都值得研读!
案例详解
LET'S GO
● 腾讯投资差评引发恶评如潮
——一则投资让腾讯成为了众矢之的,如何重建好感是一门学问
点评:腾讯公关最初的回应就融资事件本事展开,称腾讯占股很小,并呼吁网友不要以此判断腾讯的立场。然而,网友给腾讯差评的原因在于,腾讯作为一个大企业,有社会担当以及社会影响力,如今投资一家洗稿公号,体现了公司的什么投资理念?是不是以回报率为先而不考虑价值观?显然,腾讯公关的第一次回应并没有“打中靶心”。
事情发酵了一天,腾讯官方终于意识到,必须要回应到网友的情绪点,并在24日晚间发文称,如与腾讯保护知识产权原则不符,将协商退股。
而后,马化腾也在朋友圈中重申,业务团队没有做好尽责调查,会负责任解决好。这给网友传达的信息是,腾讯承认差评是一家口碑不太好的标的,会好好善后这起影响恶劣的投资。这一次,腾讯体现大企业的社会担当。
事情发酵至此,看似是一场“反洗稿”的胜利。在腾讯对此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大伙儿称赞的同时,也有人评价称:从公关总监张军到官方账号声明,再到马化腾亲自回应,如今真的最终逼到退股,或许也是投资者的一种悲哀。
● 深圳三加壹共享汽车公司被爆圈钱
——一次被忽视的投诉,三次被忽视的报道,最终引来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点评:三加壹被质疑事件始于公司合伙人迟迟未能拿到车,在合伙人到公司协商依然无果后,寻求媒体帮助。若在面对合伙人协商要求时,三加壹能拿出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来,危机不会扩散至如今这种程度。
此后,媒体介入,三加壹面对汹涌而来的舆情危机,依旧是一副“不愿回答”的姿态,未曾对质疑声作出任何回复。在信息公开不对等和质疑升级的情况下,三加壹“骗局、圈钱”的声音开始发酵。
(▲点击图片查看早前报道)
在发现“兜不住”后,三加壹公司才针对质疑声作出了正面回复,但这些回复缺少实质性的佐证,依然是自说自话,既没有消除投资人对其承诺的质疑,也没有对于公司运作模式的信息公开,至此,市金融办正式介入调查,事件后续的发展仍值得关注。
案例详解
LET'S GO
● 货车司机市区鸣笛严重扰民,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笼统回应遇到激烈情绪,事件效应或会升级?
点评:皇岗口岸附近交通拥堵和货柜车乱鸣笛是多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症结是位于市区的皇岗口岸承担跨境货运功能与周边交通存在突出矛盾,深圳正推进深港过境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未来皇岗口岸也可能取消货运功能,要根本解决问题并不在深圳海关或深圳交警。但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有关部门的应对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深圳海关。
乱鸣笛行为在网络上引来强烈的批评,货车司机以鸣笛来发泄不满,对海关施加压力,并不能获得居民的理解和同情,损人不利己。对于司机的焦虑,以至一些在网络上指责海关效率的言论,深圳海关未有及时澄清,也未能主动发布引导性信息。海关对于放行缓慢原因及应对措施的笼统回应,在激烈的社会情绪前显得尤为不足。面对“法不责众”和“破罐子破摔”的乱鸣笛行为,执法显得有心无力,难免有损交警执法的权威,带来对执法公平性的质疑。
● 深圳街头现持刀伤人事件,因情感纠纷
——官微回复也应立足澄清谬误,理性引导舆论
点评:近期宝安某电子厂一员工持刀将该厂一名招聘人员及一名应聘人员砍伤致死,且砍人者逃离,宝安警方在隔天才在官微发布警情通报,期间的空档,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传言和猜测。对于恶性事件,特别是涉案人逃离的,警方有必要尽快公布已掌握的案情,避免谣言产生,安抚公众情绪。
(▲点击图片查看早前报道)
此次宝安警方应对迅速有效,获得网民点赞。但值得留意的是,在这种伤人事件中,@平安宝安官微在回复个别网民评论时显得过于随意。比如,有网友指“住在宝安,下班回家后都不敢出门”,而官微回复“明明是因为空调那么冷,网速那么快”。就算网友的言论有言过其实之处,这种调皮调侃式的回复并不恰当,就算面对质疑,官微回复也应立足澄清谬误,理性引导舆论,而不应暗自与网民互怼。
如果说:危机的出现其实是在
考验有关部门的智慧和应对机制的完善
那热点事件的出现则考验
大家的脑洞和“制造”、推广能力了
▼
过去一周
深圳除了温度
到底还有啥很热?
▼
本周深圳的最热事件“花落”楼市,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说它意外,是因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已连续阴跌19个月,房产营销早已“被动”远离热门;而说到本周双玺花园能实至名归的占领热点榜首的位置,是因为它折射出未来大湾区政策利好下深圳这座城市的繁荣。
(▲点击图片查看早前报道)
在当下新闻如病毒般传播的时代,“深圳”、“摇号”、“均价12.12万/平”,每个字眼都能具有迅速扩散的潜质,而它们加在一起,更是刷屏似抵达新闻消费者的终端。
当然,一座城市的繁荣,要从它所孕育的企业中寻找光环。在同一周,不同的是,一些企业可能正在耕耘期,而一些企业可能已经在等待收获;而相同的是,这些企业都得到了热烈的关注。
上一周,天气很热,深圳市消委会、市品质消费研究院趁着天热,推出了网红水果茶的比较试验,让你在这个夏天喝得清凉的同时,也能知道如何喝得健康,应景而赢得关注。
另一方面,关于深圳的讨论也很热。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深圳,一些深圳人感到“脸上有光”。德国是制造和科技的强国,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能够吸引德国总理到访,可见深圳在科创领域的发展实力和亮点。
因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点,近期深圳频繁被点赞、被宣传,成为了镁光灯下的焦点,这有利于提升深圳的整体城市形象,推广城市品牌。但这种“热热闹闹”对于干事创业带来的是怎样的影响,也值得考虑。城市的强弱和地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未来10年20年,深圳如何走得更前、走得更远,需要的是更多具建设性的思考和谋划。
深圳每周什么事老百姓最关心?
深圳每周又有哪些问题被解决?
如果你想一一了解
敬请关注每周三推出的
深圳大件事黄金24小时榜单
*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你最关心那些事儿~*
出品:南方都市报、深圳大件事新媒体研究院
统筹:王睦广 黄玮 数据分析:王睦广 刘晨 黄玉凤 胡琛
数据收集:蔡红玲 罗文翔 司徒美子
制图:陈芳 杨倩倩
看今日大件事特选!
顺丰抽奖活动“抽风”?深圳一市民眼看抽到iPhone X却强行不中
点左下角看更多深圳大件事号外